【分析】刀剪剑一门三利器

【分析】刀剪剑一门三利器

发布时间:

  有这么一个说法物开一仞为刀,两面开刃为剑,双刀相交为剪。

  于是,就把刀剪剑放到一起。于是,就有了刀剪剑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杭州市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由原先的仓库改建而成,展厅很大,布置古朴雅致,适合游客们歇歇脚。里面收藏真是多,镶绿松石的青铜剑,酷似伞形的宋代偃月双刀,花纹很好看的清代佩刀,形似鸟状的宝石柄短刀,很有民族特色的藏刀,还有人们所熟知的铁皮剪瑞士军刀等等。从王麻子到张泉,从石器时代的刀到现代生活用的刀,从青铜铸剑到奥运会上的击剑,通过这些藏品,可以了解我乃至世界悠久的刀剪剑技艺。

  刀剪剑博物馆千挑万选,推荐了三件镇馆之宝吴越青铜剑汉环首钢铁刀唐錾花铜剪。

  唐剪

  千年前的吉祥物

  名称唐錾花铜剪

  描述长14.7厘米,剪尖最宽4.5厘米。交股屈环剪,交股饰绳纹,剪柄珍珠底各饰一只西洋狮,纹饰精美,工艺精湛,虽残却是难得的珍品。

  等级未定级

  剪刀作为日常生活用品,最早出现在公园前3世纪的埃及。在,现在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剪刀是2100多年前的实物。

  唐代剪刀其形制功能与汉代南北朝的交股屈环剪刀一脉相承,只是在材质和装饰上大为考究,彰显了大唐皇朝的富足和辉煌。

  唐代的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物质财富积累丰富,社会流行奢靡之风,就是一把的剪刀也精工细琢,这把唐代铜剪打造得规规矩矩,左右对称,曲线优美。正面为珍珠地錾花工艺,两剪柄各饰一只西洋狮,交股饰绳纹,纹饰精美,工艺精湛,历经1500多年后,纹饰虽有些锈蚀但不失大气。纹饰的錾花功力娴熟细腻,线条流畅富有弹性。通过放大镜细微的錾痕仍十分清晰可辨,特别是铜质珍珠地的一个个圆,密密麻麻却整齐有序。可见唐代剪刀的制造工艺是何等精湛,真令世人叹服。

  此铜剪不是作日常剪裁之用,而是挂在墙上起辟邪镇妖消灾避祸的。因为剪刀可戳可剪可铰可切可割可轧威力无穷。古人大概认为魑魅魍魉见了剪刀都会吓得抱头逃窜,家里就会太无事了。

  唐代银剪虽不实用,但从可以得到古人传给我们现代人一个重要信息千年前人们已把剪刀不仅仅当作日用器物,而且把其看成祛邪趋福的吉祥物供奉起。

  汉环首钢铁刀

  洋刀的老祖宗

  名称汉环首钢铁刀

  描述全刀长度达117.5 厘米,宽约5厘米,最厚处5毫米。肩长身,刀刃略向内收,刃线十分清晰,刀柄处尚残余部分木柄,刀茎宽厚,猛烈劈砍不至折断,包浆优美,品相十分完整。

  等级家三级文物

  汉朝建立后,冶铁业得到迅速发展,汉朝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冶铁技术。随着骑兵时代的降临,军队对兵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骑兵时代的降临,青铜剑的刺击方式,已不能满足高速运动的骑兵技术,而环首刀单面开刃厚脊,在当时而言是最利于砍杀的兵器,加上强弩铁戟的长短程配合,大大加强了汉骑兵的攻击力。这就使得环首刀和强弩一样,成为汉军独步天下的利器。

  这种经过反复折叠锻打和淬火后制作出的直刃长刀,和后世的刀不同,一是直身,二是斜锋而非曲锋,三是没有格因为刀主要用劈砍,没有刺的功能,所以不用铸格护手。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杀伤力最强的身冷兵器,也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一种兵器。

  汉军凭借环首钢铁刀在武帝元朔二年的河南战役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以及之后漠北之战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从根本上解决了匈奴南下骚扰问题,使之一部分远遁荒凉的漠北,一部分逃亡欧洲,成为后奥匈帝的坚。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环首钢铁刀将匈奴打败,并间接促成了当时的欧亚民族大迁徙。

  汉晚期,钢铁刀剑流入朝鲜和日本等亚洲其他家,日本更是直接仿制环首直刀,并精心改进装饰,被尊为兵器之典范。

  环首刀这一套制刀的技术,从汉代传承到唐代,而后传入日本,开始仿制出唐样大刀,并继续摸索实践,最终成为了如今驰名天下的日本刀族主指太刀打刀忍者刀的基本流程。汉刀唐刀倭刀,可以说是亚特色长刀的一脉相承。

  刀剪剑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汉代环首钢铁刀为单手持握,足见当时汉军之剽悍。刀首另铸环首,厚实沉稳,与刀体连接浑然一体。此刀保存极好,历时二千年,风骨犹存,刚柔相济。

  这把馆藏汉代环首钢铁刀是目前已知存世保存最好的汉环首长刀之一。

  吴越青铜剑 一舞剑器动四方

  名称战青铜斑纹剑

  描述长76.5厘米,宽4.8厘米,素首,扁茎,素格,锋处收狭,双刃呈弧形,剑身部有缺口,剑格素装无纹饰,剑身布满不规则斑纹,双刃锋利。

  等级二级

  越民铸宝剑,出匣吐寒芒。服之御左右,除凶致福祥。三时候,曹丕见到一把经历了800年依旧寒光闪闪的战吴越青铜剑时,写下了这些诗句。

  今天,离曹丕又过了1700多年,当一柄历经岁月磨砺仍寒光四射的青铜剑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依然能穿越时光的隧道想象这把青铜剑当年仪态万方敌人为之胆寒的风姿。

  青铜剑始于商代,到春秋晚期,吴越两,就是今天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涌现出诸如欧冶子干将莫邪等当时及历史上最杰出的铸剑能手,他们根据合理的配比对铜锡或铜锡铅等原料进行调配,形成青铜合金原料,然后熔炼,熔炼的关键是观察火候,后人用炉火纯青喻功夫纯熟,出处就在这里。浇铸成型后,经过刮削琢磨装饰装置附件砥砺开刃,这样一柄青铜剑就制作完成了。

  战后期,随着铁器的兴起,青铜剑逐渐走向了衰落。

  西汉以后,铁制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铜兵器,青铜剑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冷兵器时代,地球上各个角落的人们挥舞着兵器的时候,唯有剑跨越了地理和文化的隔阂,形成了统一的格式,其公认时期的青铜剑最为上乘。尤其是越王勾践剑,尘封2500年后,拔剑出鞘依然毫无锈蚀,寒光耀目,试之以纸,20余层一划而破。

  一把青铜剑主要由剑身和剑茎两部分组成,所谓剑茎就是剑的把手。在剑茎和剑身相隔的突出部分,叫做格。比较讲究的青铜剑,格的上面都有一些装饰物,以此显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这些装饰通常使用绿松石青金石等。

  吴越青铜剑不仅在格斗能力上大大加强,而且装饰更加精美,部分贵族剑和王剑堪称奢华,铸镂纹饰错鎏黄金,镶嵌宝石已是寻常,勒铭题款亦不罕见,最精美者系剑身经表面处理后出现的各类绚丽的暗纹,尤以菱格纹为珍惜。

  刀剪剑博物馆馆藏的这把青铜斑纹剑,为典型越式剑,圆盘首,扁茎,凹形格,前部有一个明显束腰,剑身表面布满不规则斑纹,非常美丽。

上一篇:【录】在美国必去的10家博物馆,逛完IQEQAQ各加10分! 下一篇:【影响】建筑游记.上海博物馆东馆